新闻中心

  人们印象中,山东一向以国企众多,国有经济发达的“大象经济”面目示人,但有一个行业,却是民企撑起了多半边天,并承担了发展与转型的重要任务,那就是山东地炼产业。

  广义上说,地炼属于化工行业的一种,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“十强”产业中,高端化工居于要提升发展的5大传统产业之首,将传统优势,转化成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,是摆在山东地炼人面前的未来之路。

  当日,中国(独立炼厂)石油采购联盟主席、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张留成在新加坡宣布,将注册资本拟定900亿元人民币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(山东炼能集团)即将挂牌,就在同一天,山东炼能集团在济南正式注册成立。

  听名字,山东炼能集团俨然是一家“国字号”,但实际上,它是由16家山东地炼企业(民企)联合出资建立,意在优化整合地方炼油企业在原料、物流、资金、产品等方面的配置,实现大资金、大物流,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。

  许多人眼里,石化炼油这样的“高大上”行业基本都是中石油、中石化这“两桶油”的天下,何时轮到民间资本“发威”了?

  数据显示,山东是全国地方炼厂最多的省份,盘踞着超过40家企业,总炼油能力在12410万吨,占到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%,地炼企业的原油加工量占到全国的8%。2016年,山东省地炼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4925亿元、利税318亿元、利润138亿元,分别较上年增长了21.7%、79.1%、60%,为此有媒体打出了“重磅:900亿元山东炼能集团横空出世,誓夺中国炼化第三把交椅”的标题。

  如此巨大的体量优势,再挟以“抱团”之威,争霸全国似乎指日可待。但有句话说得好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从山东地炼的形成和发展之路来看,想达到这个目标,绝非易事。

  所谓地炼,是地方炼油厂的简称,由于石业的特殊性,1998年之前我国炼油业全部属于国有。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发展,我国对石业进行结构性调整,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业务重组,加工能力100万吨/年以上的炼厂被划归了“两桶油”,而百万吨级一下的小炼油归了地方,是为地炼。

  众所周知,凭借东营胜利油田,山东的石化行业始终居于全国前列,以石油为基础,分化衍生出的一系列上下游产业,并跟地方经济牢牢结合,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。而在石化行业大调整之后,除了被“两桶油”整合的优质石化企业外,划归地方的那些“小”一点企业,放眼全国,却一点都不“小”,而且很多企业经过承包,越发发展壮大,具有了全国性的话语权。

  凭借此前积累的优势,以及之后的大发展,山东地炼长久以来都占据着全国地炼半壁江山,以至于业内连“地炼”这个专有名词,也成了“山东地炼”的代称。

  然而,如此强大的山东地炼,这么多年来的发展之路,却只能说是“在泥泞中”前行。即便已经强大到如今的地步,却依然处于“战战兢兢”的状态。

  长久以来,我国的能源类资源即便都属于国有企业的天下,想想也是,事关国民经济命脉,容不得半点差池,但这样一来,民企想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,就变得难上加难了。

  以地炼为例,尽管山东是全国地炼最集中的省份,但地炼企业却绝大多数没有稳定的原油可炼,不得不转向价格更高的国产与进口燃料油,这样一来,成本马上“呼呼”上去,产品竞争力岌岌可危。更麻烦的是,即便这种情况下,据统计2014年山东地炼的平均开工率也只有37%,甚至一度跌至20%。

  要知道,地炼行业其实很重要,从其中产出的汽油、柴油、石蜡、沥青等,均是工农业乃至日常生活不能离开的产品。受到国企挤压,加上税费改革,银行信贷等原因,虽然像打不死的“小强”一样拥有强悍的生命力,但山东地炼行业发展始终困难重重。

  以地处菏泽东明县,国内炼油顶级规模的地方民营炼油企业——东明石化为例,2016年,东明石化入库税金32.24亿元,稳居菏泽第一位,占全市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33.5%。同时,该企业还拥有正式员工7000人,在直接拉动就业方面,作用巨大。

  “东明石化每年有过千万吨的加工量、近千亿元的收入额、过两千亿元的现金流、过两千万吨的物流,近万人的就业,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巨大带动作用。”东明石化董事局主席、总裁、党委书记李湘平说。

  企业在变大变强的同时,也在造福着城市。在东明县,随处可见东明石化的“烙印”,与东明石化相关的化工、物流、餐饮等产业随处可见。

  在2017年的山东民企100强中,仅地炼或以地炼起家的企业,就达到26家,占比达到20%强。排名前十的民企中,地炼企业占到4家,分别是东明石化、万达控股(不是大连那个)、利华益集团、京博控股,地炼在整个山东民企中的地位,可见一斑。

  再以山东排名前五的利华益集团为例,走进该集团,映入眼帘的是30万吨/年碳四综合利用、10万吨/年甲基丙烯酸甲酯联合等项目建设现场焊花点点,塔吊穿梭,各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,有机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集群、现代中药新药产业基地和高端纺织产业基地等,都是该集团的未来计划之列,而利华益在十二五末的计划,是总产值300亿元以上、出售的收益500亿元以上、利税100亿元以上。

  长久以来,山东地炼虽然在全国市场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,但始终处于数量众多、布局分散、诉求各异的状态中,不仅在全球市场供销中难有市场话语权,与中石油、中石化等大规模的公司的比拼中往往溃不成军——宛如大海中整日聚集在一起的沙丁鱼群,看似体量硕大却时常遭到鲨鱼的围猎、被鲸吞蚕食。

  这种情况下,山东地炼的“很空出世”也就不足为奇,结束小散乱,组成大拳头,才更加有助于破解发展中存在的困境,并未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  这点,其实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。山东炼化集团中,除了省内众多民企之外,山东省政府也将通过基金方式以75亿元人民币注资该集团,只参与财务管理、产业管理,不参与日常经营。

  除了抱团取暖打造“巨无霸”型号的企业外,对于山东地炼来说,还有很重要的一条,就不可以光把眼光盯在“炼油”这一亩三分地上,而是要从从“一油独大”向“油化并举”转变,带领企业科学规划多元化技术生产路线,提高基础原料供应能力。

  众所周知,此前地炼主要是提炼初级产品,需要持续不断大量的原料油,产出品不仅品质容易偏低,而且效益也不高。换句话说,处于石化产业链低端,不仅处处容易受制于人,更重要的是,产品利润还很低,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困境。

  怎么转?对于山东地炼来说,就要像深加工、精加工方向发展,利用国内外新工艺、新技术,生产市场对路的新产品。比如,除了生产最基本的成品油之外,以乙烯、丙烯、碳四馏分、异丁烯等为原料,发展环氧丙烷、丁烯、甲基叔丁基醚等下游化工产品;以气体分离装置提取三烯后剩余的混合碳四、碳五组分及重芳烃为原料,发展市场产销对路的产品。

 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“榨干”能获取的原料的价值,无疑是增强企业生存、发展能力的重要砝码。

  根据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》,未来山东发展高端化工,要以基地化、链条化、智能化为方向,坚持创新、安全、环保、质效联动发展,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,最终目标,是将山东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省,而地炼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。

  至于这个目标未来能不能够实现,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(来源: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,记者:刘志浩黄翔)

  2018年,我省确定了110个省重点项目,其中建设项目100个、准备项目10个,总投资5420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1020亿元。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车平台项目、临沂新松机器人产业化项目……科技含量高,是今年省重点项目的另一大特点。[详细]

  3月12日,记者从省发改委牵头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,省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专项小组办公室(以下简称省滩区迁建办公室)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制定了26个专项方案,近日以鲁滩区迁建组字[2018]1号文件已正式印发实施。加强滩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...[详细]

  为调动企业、猎头中介等引才育才积极性,对全职引进国内外高品质人才的企业或中介机构(个人),最高奖励100万元。对引进“泰山学者”工程系列人选及外省相当层次称号获得者,每引进1人给予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10万元奖励。[详细]

  4月11日19时53分,临沂市平邑县发生3.1级地震,震后网上出现一种说法“23时至24时预计有6.2级地震”,引起了群众恐慌。二看发布主体,我国《防震减灾法》明确规定,地震预报发布的权限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,地震局、地震台等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发布。[详细]

  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战士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、党组原书记李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7日在济南逝世享年94岁。中央组织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山东省委、省人大常委会、省政府、省政协、省纪委监委、省军区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对李振同志逝...[详细]

上一篇:绘就炼油高水平发展绿色画卷
下一篇:【48812】生存空间小未来出路窄 山东地炼无法忙扩产